与其浊富 宁可清贫
紫荆网卢静
初见如此一位成就辉煌的大师,却看到他衣着朴实,而且待人十分和蔼,屋内看到最多的是数不胜数的荣誉证书和书画篆刻作品。谈话的过程中,王敬琦谈起了篆刻所需要的材料,石料,印泥等,面露难色,有些石料是一石难求的,不是金钱可以轻易买到的,而经常使用的青砖,虽普通,然而可以作为篆刻使用的却也不多,王敬琦说:“古旧细腻的青砖比新砖的要好用,可是,找到这种青砖却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他和我们谈起寻找青砖的一些经历……
一次,王敬琦外出,路上偶见一农户在拆除房子,那被丢弃的房砖竟是青砖,这让他欣喜若狂,不顾漫天灰尘上前寻砖。那些捡拾废铁的人,看见王敬琦大步过来,还以为又来了一个竞争者。又一次,王敬琦的长子为了找几块“珍贵”的老城砖,竟到了一个十分偏僻垃圾填埋场,没有吃饭的地方,整整饿了一天的肚子。更有一年盛夏,地表温度近50摄氏度的情况下,王敬琦和其长子顶着难耐的酷暑用三轮车拉着一车找到的青砖回家,由于青砖过重,导致三轮车爆胎,王敬琦不得不把砖卸到路边,儿子看砖,他推车去补胎,因为地方过于偏僻,一找就是大半天的时间,直到夜幕降临,才将砖运回家里……每每想到这些场景,王敬琦都记忆犹新,虽摇头苦笑,可是却没有一次因为这种艰辛而觉得不值得。“当拿起刻刀的一刻,所有的困难都是那么的微不足道”王敬琦说。
显而易见,无论是篆刻还是书画,手上的功夫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也是王敬琦在艺术道路上曾打过退堂鼓的地方。每到冬天,天寒地冻,而艺术创作却不能因天气的原因而停滞不前。篆刻需要青砖,每到一批砖的时候,为了安全王敬琦都要亲自卸砖。他的双手曾多次因为搬抬砖块而被磨破出血。受伤后在拿起刻刀篆刻的时候,手指的伤口如钻心之痛,却不能包纱布,不能涂滋润霜,那会影响篆刻时的手感。王敬琦只好忍着,好不容易上口要痊愈了,一拿起刻刀用力,伤口再次裂开,一次一次的反复。这样的过程曾让王敬琦自己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家人也极为不理解。“她们开始的时候会劝我,让我和别人一样去出去溜溜鸟,下下棋,享享清闲,劝我不要做这些受累不讨好的事情”。“但是我想再难也要坚持下去,也要勇往直前,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咱这失传了”,王敬琦坚定地说。很简单的话语,却饱含着一位艺术家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无限热爱之情。“后来看到我这股子钻劲儿,也有了这么多成绩,也就开始支持我了”王敬琦欣然的说。
对于篆刻这门艺术制作过程,记者耐心的听王老如数家珍似的一一介绍后,才知道篆刻的过程其实常复杂的,首先要把需要篆刻的字或者画先按照书画的过程写画下来,然后还需要加工青砖,切割、反复打磨、涂抹覆盖,此过程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开始篆刻的过程中,一旦有一个地方破损,就要把整个作品全部打磨掉,在重新开始。其实这和原材料有很大的关系,若青砖细腻少瑕疵,则不但前期加工程序简化,在篆刻的过程中,也会减少砖裂或破损的几率。另外,印泥的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优质的印泥可以让作品呈现出更高的艺术品质。而上乘的印泥,价格却也让人望而却步。这一点,王敬琦也流露出些许无奈。
曾有人劝诫王敬琦将同仁们赠送给他的优秀作品变卖,用来购买印泥和找专门的厂商定制青砖。王敬琦说:“我绝对不会把朋友赠送给我的作品出手,我要好好地永远地珍藏”。而对于自己的作品,虽然市场上极为稀缺,有人甚至高价难求。但王敬琦说:“这是艺术,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有些时候,宁送不卖”。他的多数作品都是赠送相关单位收藏,或者赠送给朋友和同行。王敬琦不为市风所动,也不想去创作商品,更不愿意去把收藏的艺术品当作商品出手。在想到被社会利欲浊气之后而成为商业利益为目标的生产机器类的那些艺术家,不免让我们对王老肃然起敬。
篆刻是门古老的传统艺术,需要有人传承发展,王敬琦告诉我们,要把学到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要与时俱进,才能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一代一代的流传下去。
2008年奥运会,王敬琦历时三年,篆刻2008尺巨幅长卷全面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今日中国”和百年奥运史,以奥运吉祥物为主题经砖刻艺术完成13米长卷代表中华56个民族,迎接2008新奥运的到来。2010年的世博会,王敬琦更是以中国古代钱币为背景,中间以世博吉祥物海宝,用篆刻艺术再一次呈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与时代气息相结合的艺术高峰。
王敬琦经常受邀参加一些国事活动和学术活动,为中国传统艺术走向世界,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好往来架起桥梁。
记者问到:“今后是否还有什么大规模的艺术创作”?
王敬琦说:“下一步我打算要篆刻圆明园的‘12生肖铜首’,相关资料已经都准备妥当了,马上需要选石材了,这也是目前遇到困难的地方”。
在谈到何时“退休”时,王敬琦无限感慨的说:“退休没有想过,倒是希望自己能倒退几十年,有更多的时间去发掘研究传统艺术,创造出更多的作品”。停顿一下后他接着说:“现在我已经接近七十岁的人了,总感觉剩下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现在要充分利用剩下的这点时间多体验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多创作出更满意的作品,尽我最大的努力,一日当数日,直到不能拿起刻刀的那一天……当这一天真的到了,我不能刻了,却还能写,还能说,我要把篆刻这门传统艺术记录下来,把自己毕生对于篆刻的理解和经验都写下来,当成一笔财富留给后人”。
王敬琦清贫,因为他篆刻不是为了利,而是为了艺术、为了描绘时代,为了中华崛起扬正气,为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王敬琦也富有,因为他的精神很富有,他的观念富有,他的人格和生命富有,他的内心富足,他的艺术手法精湛。
王敬琦最后说:“人,生,空手而来;死,空手而去。多少物质如过眼云烟,与其有数不尽的金钱最后化为尘埃,宁可淡名利,享清贫,百年留名”。
这是王敬琦战友为诗集《岁月留痕: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战友诗歌集》刻的方印。
-----------------------------------------------------------------------------------------------
原二师十五团战友王敬琦简介
印人,王敬琦(阿明),别署古燕阁,祖籍山东,1945年生于北京,书香世家。1981年入党,自幼酷爱书法、篆刻、砖刻艺术,数十年如一日,刀耕石丛,习研不辍,师从徐振铎、高阆仙先生,深受刘开渠、孙竹老先生等名家口传身授。为弘扬中国书法篆刻、砖刻艺术苦心精研甲篆真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集古代现代精华为一炉,致力于发展创新,可谓“天地虽小、气象万千”,兼而推陈出新,博采众长,集甲骨、籀文、历代先贤笔当刀势为一体,利用方寸之地,精研细琢,表现出遒逸的刀法笔势,以展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独特文化,其艺术作品深受国际文化艺术界的高度评价并被收藏。正所谓:心血为炉,熔铸造古今,錾印刻鸹,别立新功。
其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展出,并屡次获奖。书法篆刻作品参加国际亚太欧“金字塔”杯书画大赛,荣获国际金奖;“新世纪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国际大展”,荣获国际金奖;“第七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荣获国际艺术金爵奖;享有“21世纪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称号。授予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40余项金奖,20余项银奖,其他各种奖近20余次。
被授予“德艺双馨”书画家,中国书画艺术界名家,中华金奖艺术家,中华当代艺术精英,中华当代书画名家,中国文人艺术家,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还被授予中国书画艺术界拔尖人才,民族艺术家,翰墨中国艺术名家,全国首批文化和谐使者,中华爱国艺术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个人传记”被入编国家文化艺术名人档案,《中国创新报道时代骄子大典》、《中国名人大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大型系列画册》、《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名家名作汉英双语大典》、大型历史文献《强国丰碑》、《第十三卷》中华老年光彩人生等大型历史文献近百部,并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制印。扣片印章为多处博物馆、纪念馆等收藏。 艺术作品通过ISQ9000A资质认证;ISE艺术品价值评定,同时被授予“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称号。其以奥运吉祥物为主题的13米长卷代表中华56个民族为迎接2008新奥运作贡献。他个人启动独立完成历时3年篆刻由2008方印组成的2008尺世界之最巨幅长卷,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让世界了解今日中国。
王敬琦先生现任:
国际羲之书画院 副院长兼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主任,终身荣誉教授
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文员会 国家二级艺术委员
世界艺术家联合会东方书法家协会 理事
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合总会艺委会 委员
中国书画家国际会展中心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书法研究院、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 艺术顾问
北京市工商联民俗旅游业商会书画院 副院长
北京幽州艺术院 副院长
北京鲲鹏书画艺术研究院 副院长
中国现代书画院 名誉院长兼中华书画杂志学术委员
目前,他在金石篆刻艺术道路上利用方寸之地歌颂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形势,并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孜孜不倦,不断攀登新的艺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