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芬芳》(The Scent of Lilacs)读后
立里
《丁香芬芳》
这样一个书名会产生怎样一个故事的联想呢?
小说这样开头:
1865年3月11日
密苏里州雷诺兹县
作者给出了故事的大背景:美国南北战争的最后一年。
而故事只是叙述了一个家庭在这两天里发生的事。
菠莉·麦基看着远处薄雾中向她家走来像狼一样骑兵,轻声叫十岁的小儿子躲进堆放草料的仓房。这队骑兵是专抓逃兵和搜寻粮草以领取赏金的联邦士兵。
格斯·麦基因为南北两方的军队都把烧毁庄稼、掠夺洗劫作为战争手段,这两年多来他带着农场仅剩的牲畜躲进深山等待战争结束。格斯每个月趁一个月黑之夜回家探望妻子,而菠莉总会设法搜罗一些糖、咖啡等生活用品给他带进山里,明天是他回家的日子。
“麦基家族的人都是闹独立的,如果我们穿上南军的服装,她早就把谷物给我们了。”菠莉认出了正在向骑兵队长说话的那个战争前就干着杀人放火勾当的恶棍。“我们家一个儿子在联邦军队,三个儿子在南联盟军。战争前我们没有奴隶,现在也不需要,”菠莉看着准备下马的骑兵,“三年前北军洗劫了我们家,南军杀了我们的奶牛,我们已经一无所有了。”这个憔悴的穿着男人衬衫的女人突然从门内拿出猎枪对准了骑兵队长,声音像鞭子一样:“离开我的地盘!”骑兵离开了。走回有着芳香味的客厅,菠莉抱着双手控制着浑身的颤抖。
深山中的格斯感受到了危险,马儿们也感到了异常。一个年轻的北军士兵发现了格斯的营地,他军装褴褛脱离部队很久了。他对格斯说,他参军是为了保卫联邦,可现在做的是烧毁农田和村庄的事,他想回家帮父母种地。格斯同情这个孩子并借给他一匹马,年轻人答应战争结束就把马送回来。格斯还答应年轻人替他看望附近一个重伤的南军中尉,俩人是在路上相遇的,中尉奄奄一息快要死了。格斯找到了中尉,中尉临死前请格斯带一封家信回家。格斯很担心那个年轻人,有种不好的预感。格斯穿过树林爬上山顶俯瞰着那条路,他听见马蹄和嘈杂声,那一队骑兵发现了逃兵并抓住了他。又是那个恶棍,用手枪射向年轻人的头,因为哪怕是尸体,也可以领到20美元的赏金。
以前学习世界历史,教科书只是梗概地介绍美国的南北战争的正义性,这场内战最终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合众国南北方的统一。可是战争中到底还发生过什么,有多少不为人所知的故事?烧杀劫掠,这场战争就像地狱。作者交替地叙述躲进深山的格斯和在农场守家的菠莉这个家庭在战争中的命运反映了战争的另一面。我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南北战争后几年残酷的胶着状态,两方军队为了战争资源,为了威慑恐吓,把居民也作为目标,采取恐怖手段。
一个迷路的年轻女人驾着马车向菠莉打听格斯的住处。她是格斯一个远亲的新婚妻子比吉特,为了不让战争影响她肚子里的孩子,她受伤退役的丈夫希望她越过两军战线回到圣路易斯的家。女孩走进菠莉小而简陋的农舍,闻到迷漫在庭院里的香味,菠莉告诉她这是丁香的味道。过去院子里都是马厩和孩子们干活的汗味,菠莉就用稀释的丁香水洒在屋里。每个孩子都允诺战争一结束就给她带一瓶丁香水回来。两个女人憧憬着战争结束的那一天。菠莉担心地对比吉特说:“这深山里的每一个男人都会为了你的马和身上的钱杀了你。我要用20分钟教会你使用它,”菠莉从门后拿起猎枪,“不需要任何技巧,只要扣动扳机就行,要当心边境的男人。”
临走,比吉特说,“到夏天我生孩子的时候可以派人来接你吗?”
“当然可以,我会和你一起把这个小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不过这路上你可要特别小心。”
送走比吉特,菠莉准备着柴火烧热水等待夜里格斯回家。忽然她听见山里一声枪响。她能分辨出那是猎枪的声音。她默默地看着山里,等待着。天黑下来,一阵狂风般的马蹄声把比吉特带到门前。“一个男人从树林里出来拉住了马,他把我摔了下来,我开枪了。”
“他死了吗?”姑娘回答,“死了,就躺在路边。”
“不管他是南军还是北军,他的同伴都会找到这里来,我们必须回去。带上铁锹,姑娘。”
黑暗中死者肮脏的衣服已经分不清是哪一方的军装了,空气中是坏疽的腥味。猎枪打坏了男孩的上身,他的大腿上散开着包扎的绷带,如果不是猎枪打中了他,坏疽不久也会要了他的命。两人在埋葬死者的土堆前默默地做了祷告。菠莉把比吉特送到路口,不远处就越过了危险了。
菠莉疲惫地回到家里,踉跄着走进卧室。她倒了一盆水,把沾着血的胳膊放进水里。胳膊和手上的血迹在水里散开,血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开来,那是坏疽散发的甜酸混合的浓烈气味,还有-------,丁香味。菠莉赶快拿下挂在门上的衬衫,闻了闻粘在袖子上的血迹,确定无疑,是丁香的香味。
菠莉喉咙又干又紧不能呼吸。她瘫软着跪在地上,不知道跪了多久,她也许睡着了。
------。
南北战争中的著名将领谢尔曼有一句名言:战争就是地狱。他说:“我们就是要清除和摧毁一切障碍,有必要的话,就杀死每一个人,夺走每一寸土地,没收每一件财物。这个包含恐怖手段的总体战略影响着美国以后的军事思想,直到今天在世界的不安定角落都能看到这个影子。
男孩被打烂的衣服浸满了丁香的香味,他是谁?为什么他的衣服浸满了丁香的芬芳?她会怎样告诉丈夫,是说还是不说?小说结束了,这个残酷得令人窒息的问题让读者自己去想像。初看这部中篇小说那看似温馨的题目没有一丝浪漫,而是那么地令人唏嘘。
小说不是史书,它从另一个方面注脚战争,为了印证这个注脚我认真地去看了一些南北战争的资料,看看战争是怎样的一个地狱。这也算是看小说之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