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 团 战 友
BINGTUAN.COM

【游记】东欧摩尔多瓦和“德左”见闻

网站首页    战友原创    小说、散文、游记    【游记】东欧摩尔多瓦和“德左”见闻

禾菱

 

 

 

       给朋友们介绍一个不太熟悉的国家和他们的首都,那就是地处南欧的摩尔多瓦和首都基希纳乌。顺便讲讲路过的另一个“国家”---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这个国家在国际上普遍不被承认,认为其属于摩尔多瓦。但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其实际上都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我们是从乌克兰的敖德萨经“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然后再进入摩尔多瓦。如果“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简称“德左”)也算一个国家的话,不到半天时间,我们已经走过了三个国家。

       “德左地区”是东欧一个奇特的现象也是一个特定的区域,应该是和在这里居住的民族有关。靠近原苏联乌克兰方面的,基本都是俄罗斯人或者情感上亲近俄罗斯的,而原苏联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多数人都是罗马尼亚人。1990年9月2日 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因反对从苏联分裂,宣布脱离摩尔达维亚独立,成立“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仍从属于苏联。苏联解体后,他们仍自称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是个独立的“国家”,但至今未能得到国际杜会的承认。这么小的“国家”居然还有军队,尽管只有区区八百人,但俄罗斯在这里有一千人的驻军。因为“德左”未被联合国承认,本国人只能凭个人有效证件进入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他们的国民出国只能持有其他国的护照,好在这里的人有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护照的人各占三分之一。

       从乌克兰出境后,到达“德左”边境口岸。所谓的口岸就是一圈铁丝网和两道简易木栅栏门,一个过车,一个过人。中国公民进入“德左”,只要有乌克兰和摩尔达瓦电子签证就行,“海关”检查护照后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电脑打印的小纸条,上面有入境人的护照号和名字,出境时出示后即可离境。就这样,在一片野地里,我们从乌克兰进入了“德左”,从一个国家进入了另一个国家。

       中午在“德左”就餐,典型的俄罗斯风味。小导游安娜可是摩尔多瓦人,会熟练地在俄语、汉语和罗马尼亚语间自如转换。她带着我们在“德左”首都蒂拉斯波尔市内游览,看了总统府、战争纪念碑、苏联大厦和基洛夫公园,还有1990年-1992年“德左”从摩尔达瓦分裂时那场战争的纪念碑和“德左”的烈士墓。也不知她在讲解这些时心里是什么滋味?这些长眠在地下的,都是和摩尔多瓦人打仗至死的。这里保留着苏维埃的原汁原味,弗拉基米尔同志依然高高耸立在苏维埃政府大楼前。甚至他们的货币,依然沿用着前苏联的卢布。

    从“德左”进入摩尔多瓦就更奇怪了。中国公民去摩尔多瓦是需要签证的,不过是很简单的电子签证。进入边界时,居然没让我们下车过海关,只是有摩尔多瓦“海关”人员上车查看我们每人的护照和“德左”给那张小纸条。既没有要求出示电子版签证,也没有用电脑核实,就用肉眼看了看护照和本人就放行了,我们正式进入了摩尔多瓦。

       就这段出境入境的经历就很有意思,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国界、口岸、海关的神圣和严格,给我的感觉是如同儿戏。


 

“德左”的边界和“海关”


佛拉基米尔同志依然站立在苏维埃政府大楼前

 


“德左”首都蒂拉斯波尔的市中心广场

 

 

 

“德左”的内战“烈士墓”


       摩尔多瓦是个面积只有3.38万平方公里,人口350多万的小国,估计国人知道的并不多。但我们这代人都看过当年的罗马尼亚电影《斯特凡大公》,认真回忆的话,也能记起一点关于摩尔多瓦公国的印象。斯特凡三世被摩尔多瓦人奉为带领人民抗击外族侵略的民族英雄,是摩尔多瓦的伟大统帅。首都基希纳乌市中心有斯特凡大公公园,门口矗立着斯特凡大公的雕像。

       都说摩尔多瓦是欧洲最穷的国家,但说起他们的葡萄酒,论谁也不敢小觑。 摩尔多瓦是国际葡萄酒组织的五个创始国(其余四国为: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中最古老的葡萄酒生产国,比法国、意大利等的酿酒历史早了两千多年,被世人冠以“欧洲葡萄园”之称。连法国波尔多和勃艮第每年也大量进口摩尔多瓦葡萄酒,分装后贴上他们的标签出口和内销。俄罗斯每年50%的进口葡萄酒来自摩尔多瓦,当年的苏联人不仅酷爱伏特加,也热衷摩尔多瓦的葡萄酒。所以说摩尔多瓦是个葡萄酒王国,真是名副其实。

       来到摩尔多瓦这个欧洲小国,克里科瓦酒窖是必须要到访的,历史上,许多各国政要、名人纷纷到此参观、品酒,或将酒储藏于这里。

       克里科瓦酒窖位于基希纳乌约一小时车程的一个小镇外面,在成为酒窖之前,这里是个挖空的地下采石场,该石场有五百多年开釆历史。前苏联时期的1952年,摩国政府将这个天然洞穴改造为现今的世界著名酒窖。克利科瓦大酒窖的地下藏酒通道加起来全长有120多公里,是摩尔多瓦出名的葡萄酒博物馆,更堪称欧洲乃至世界第一大珍品酒窖。在这里,游客们是乘坐电瓶车游览的,纵横交错的通道会让不熟悉的人迷路。据说俄国著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1966年来到这里参观并品酒,酒后居然在里面迷路转向,两天以后才从里面走出来。为此加加林专门写了亲笔信来表扬,现在这封信被陈列在博物馆里。

       酒窖里温度常年保持在12至14度之间,湿度为90%,以利于葡萄酒的存放。小导游安娜一再嘱咐我们,要穿一件厚衣服,再这个温度下乘着敞篷的电瓶车,还是有些阴冷的。我们跟着克里科瓦酒窖工作人员上了电瓶车,在酒窖里纵横交错的“街道”上浏览,眼光所及中全是堆放得整齐有序的橡木桶。酒窖讲解员一一讲解着酒的种类、年份和生产厂家,虽然每天都要接待不少游客,但她们讲解时依然很投入很自豪。一般的橡木桶可以储存五百公升的葡萄酒,而有一种特制的大家伙,居然可以储存15吨。酒窖内还有一条香槟生产线,这里出产的气泡酒(香槟)世界闻名。但我们看到这条生产线暂时没有在生产,酒窖内也还有大量的空间没有用上。据说摩尔多瓦的酒庄和酒窖经营者经营理念暂时还跟不上市场经济,他们甚至有些怀念前苏联的计划经济。那个时候上面有足够的订单,酒厂只管生产不用愁销售,酒窖只管储存和管理。现在生产和销售都要由经营者自己来管,加上俄罗斯的订单在衰减,近年来生产和销售量都不如以前了。其实这里有着非常宝贵的商机,这么质量好价格低的葡萄酒,在中国一定会有大市场。据说已经和农业部定点的酒商签了协议,但国人似乎知道的并不多。当然,中国方面也会保护自己的葡萄酒生产商,在进口方面也是有控制的。

       这里来过不少名人和国家首脑,这些国家政要和名人也有储存自己的酒。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国务卿克里的存酒居然是面对面存放,当今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在酒窖里也在对峙。这里藏酒最多也最昂贵的是前纳粹空军元帅戈林,但人早就去了地狱,酒却还在。所以想想荣华富贵也都是转眼空。竟然也有中国人在这个大酒窖里有藏酒,名字是Zang_chun_xian。有人查了谷歌,说此人曾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把手。也不知此人如今怎样了,可别和戈林一样。酒窖内设有大大小小的贵宾厅和品洒室,其中有个最豪华的,普京的50大寿宴会就是在这里举办的。酒窖内还有一堵名人墙,贴满了各国政要以及各界名人的照片。中国首脑江泽民和张高丽也曾光临此酒窖,江同学还留下了题词:品深窖美酒,叙中摩友情。

       仅参观了这个巨大酒窖的一部分,就用了两个多小时。看看墙上的酒窖地图,简直就是个迷宫,没有引导根本无法走出酒窖,难怪连宇航员都会在这里迷路。酒窖贵宾厅、品酒厅还有博物馆都装修的美轮美奂并极有艺术气息。完全让我们忘记了这是在近百米深的地下,忘记了这曾是一个古老的釆石场,仿佛感觉自己正身处在豪华的五星酒店里。

       我们还参观摩尔多瓦著名的米米(MIMI)酒庄。米米酒庄成立于1901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希腊人康斯坦丁.米米于1893年建造的。米米先生本人是个律师,也曾是比萨拉比亚的最后一任州长,之后又任职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罗马尼亚银行主席。但他喜欢并热衷酿酒,于是酿酒成了他人生的辉煌。酒庄选址在一片原野中的一个小坡上,传说中拜占庭人北渡黑海、种下第一棵葡萄就在这里,如今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葡萄酒庄。他也是最先向奥德萨、海参崴、莫斯科与至彼得堡出口葡萄酒的酒商之一。1905年他仿造了法国模式建立了Bulboaca城堡,于是这里成为现存摩尔多瓦唯一的真正葡萄酒酒庄。革命后摩尔多瓦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酒庄成了国有资产。苏联解体摩尔多瓦独立后,米米酒庄又回到米米先生的后代手中。现在看到的酒庄,已经比前苏联时代扩大了不少。也铲除和去掉前苏联时代的内部装饰和装修,基本恢复到原来面貌。我们在这里品了酒,至少品尝了三种以上的葡萄酒。随后立刻有人买了酒,说实在太便宜了,而且味道极好。我不懂酒,但我家先生说,味道非常醇厚,性价比极高。小导游安娜讲我的赞扬翻译给酒庄讲解员听,讲解员苦笑着说,这个价格你们中国人觉得很便宜,但对摩尔多瓦人来说是相当贵的。只是可惜他们这里交通不发达,信息也相对滞后,商业理念更是落后,所以他们的酒主要销路还是在俄罗斯和欧洲。

 

 

 


克里科瓦酒窖大门口,我们乘坐这种电瓶车入内

 

 

 

 

眼光所到之处,都是层层叠叠的橡木酒桶和已经装瓶的储存区域

 


迷宫般的地下“街道”指引,难怪连宇航员都会迷路

 


来过这里的各国政要和各界名人之一部分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曾在这里畅饮而迷路

 

 

普金和格里的藏酒,两个超级大国在这里对峙PK

 


中国人Zang_chun_xian的藏酒

 

 


中国首脑及政要江泽民和张高丽曾经来过这里


 

 

各种豪华的品酒厅

 

 

 

 

 

米米酒庄的古堡和品酒厅


       晚餐在市中心的一家披萨店,走过去发现这里是个鲜花市场。都已经暮色沉沉了,鲜花摊档依然灯火通明生意兴旺。第二天才知道,正值摩尔多瓦首都基希纳乌城市建立纪念日,也是摩尔多瓦的国庆节。

       第二天,安娜带着我们在市区到处逛。安娜是在基希纳乌的孔子学院开始学的中文,后来争取到奖学金去了云南师范大学留学两年。她的汉语在外国人中算是相当不错的,普通话发音比团里几个上海人还准。一问,说是在有一年的西南区老外普通话比赛中得过第一名。哇,怪不得发音如此标准。除了姑娘本身有语言天赋外,我觉得和摩尔多瓦人基本都能熟练地转换俄语、罗马尼亚语和摩尔多瓦本地语言有关,对语言有了感觉了。这个零零后小姑娘真不得了,她又拿到了中国上海复旦大学的奖学金,明年就要到上海复旦大学读书了。安娜很为自己是摩尔多瓦人自豪,介绍基希纳乌的种种口气中带着不能抑制的兴奋。她说,别看我们国家小,但就在基希纳乌就有五所大学、八个剧场、NN家大小医院,幼儿园和小学、中学就更多了。我们享受国家的全民医疗的福利,从救护车到病房护理全程不用付钱的。全民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都享受免费教育,不过大学是要经过考试录取选拔的。

       边介绍边走,安娜带着我们看了斯特凡大公公园,纪念普希金曾流放至此的雕塑和纪念碑,还有公园的名人街道,来到了城市的中心独立广场。因为国庆节的缘故,广场上有小学生的歌舞表演。孩子们穿着摩尔多瓦的民族服装,在老师带领下载歌载舞。忽然有两个小姑娘走到我身旁,很羞涩地拿出一个包装很漂亮的小物件放到我手里。瞬间我有些懵,不知道是该接还是不该接,便将眼光投向导游安娜。安娜说,这是一种家里自制的糖豆,摩尔多瓦人在节日里会互相赠送这样的小礼物表达高兴。因为没有准备,我身边什么可以充当小礼品的东西都没有。正想转过来用俄语对她们说声谢谢,可两个小姑娘已经羞红了脸跑了。马上让我想起,我们刚进“德左”时,在一家俄罗斯人开的餐厅吃午饭。俄罗斯姑娘漂亮热情也大方,很高兴地和大家合影,坦然面对摄影发烧友的长枪短炮。安娜说,我们摩尔多瓦的女孩子不会这样。我们那里的姑娘比较害羞,会脸红会不好意思,看来安娜所说还真是事实。这个瞬间竟然被同团驴友拍了下来,这个镜头实在太珍贵了。

       要想短时间了解下一个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市场,看看人间烟火在异域是如何袅袅飘荡的。我们在基希纳乌一共只有一天半,其中参观酒庄酒窖就用去了快一天,没有时间让我去市场兜兜。第二天早晨,我和先生自己去酒店周围转了转。欧洲人的习惯,节假日清晨很少有商店开门,但街道旁边有着零星的小商小贩在卖蔬菜和水果,品种还蛮丰富。从价格牌上看还真便宜。欧洲的夏天蔬菜多,冬天就和我们北方一样,只有土豆、萝卜和一些块茎类蔬菜了。这里的牛奶和果汁非常便宜,基本和瓶装水价格相等,一个大列巴才合人民币2元,可供一家人当一天的主食。还看到市中心的买房广告,每平米430欧元,算了算才合人民币3300元。不过不知道是市中心的还是郊区的,但确实够便宜的。问了安娜,说他们这里的工资一般白领在一万列依左右,政府工作人员稍微高一些,普通工作在七、八千列依。粗粗算了算,也就是三、四千元人民币,或者两千多人民币。和东欧一些小国一样,摩尔多瓦也是个劳务输出型的国家,有很多年青人去西欧国家打工挣欧元,大多寄回国内置房产购轿车。安娜看我在问收入和物价,便说,我们这里物价低,基本生活有保障。人家都说我们是欧洲最穷的国家,可是我们自己觉得蛮幸福的。

       她这么说或许也是有道理的。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后,少点欲望就会增加幸福感。这里信息相对闭塞,经济也落后。领队一直在抱怨和他们旅行社接洽和结算的困难,领悟不了对方的意图和想法。也是,我看安娜去结算餐费时,居然还在一张张数钞票,别说微信支付宝,就连最起码的银行卡都没有。但从另一层面上看,生活安定、自给自足、基本生活有保障,也让人会有桃花源的感觉。虽然这个国家小,甚至没有军队只有警察,但能让它的国民有幸福感,也真是不容易的。小国也有自己的亮点,更有自己的尊严,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最大的尊严。

       在摩尔多瓦出境也那么简单:在基希纳乌机场柜台值机,递上护照,还有进“德左”时给的那张小白纸条,电脑检查无误。OK!走了。

       有机会也去摩尔多瓦看看吧,虽然目前还没有直航,需要在伊斯坦布尔转机,但很快就会通航了。去那里享受质高价廉的美酒,欣赏美丽羞涩的姑娘,还有森林覆盖的乡村,去体验那里田园牧歌式的日子吧。


 

 

 

基希纳乌广场上欢乐的国庆庆典

 

羞涩可爱的送糖豆小姑娘

 

斯特凡大公公园门口的大公纪念碑雕塑

 


建于1840年的基希纳乌凯旋门,是首都与摩尔多瓦整个国家的象征


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曾经流放到基希纳乌,这里的人们没有忘记他

 

 

路边小摊和早上的蔬菜店

 


摩尔多瓦没有军队,只有维持秩序的警察

2019年10月26日 12:51
浏览量:0